伤者患有原发性疾病是否可以减轻事故侵权人的赔偿责任是一个常见的法律问题,减轻赔偿责任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本文将从法律规定和案例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上海交通事故律师就来带您了解一下相关的情况。
一、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在行为人侵权时,被侵权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原发性疾病或者残疾等情形,如果对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重要原因作用的,可以适当减轻行为人的赔偿责任。”
该规定的适用条件为:
被侵权人或其近亲属患有原发性疾病或残疾;
原发性疾病或残疾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有重要原因作用。根据该规定,如果被侵权人或其近亲属的原发性疾病或残疾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有重要原因作用,那么可以适当减轻行为人的赔偿责任。这种减轻责任的情形是法定的,也就是说,只有符合该规定的情形,才可以适用该规定。
二、案例分析
下面以一起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描述:
小王驾车行驶时,因过失将车辆撞到路边,造成行人张某受伤。张某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发现自己患有肝病,经医生诊断,肝病已有多年。小王认为张某的损伤与其原发性疾病有关,主张减轻赔偿责任。
分析: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被侵权人或其近亲属患有原发性疾病或残疾,如果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有重要原因作用,可以适当减轻行为人的赔偿责任。在该案例中,小王主张张某的损伤与其肝病有关,因此可以减轻赔偿责任。
但是,减轻赔偿责任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原发性疾病或残疾必须存在,并且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有重要原因作用。在该案例中,虽然张某患有肝病,但是否存在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的重要原因作用,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如果张某的肝病与事故没有直接关系,或者虽然存在一定关系但并不是导致损害的主要原因,那么就不应该减轻小王的赔偿责任。
根据上海市法院的相关判例,原发性疾病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有重要原因作用的认定,应当从医学角度出发,进行具体的鉴定和评估。具体来说,需要考虑原发性疾病的类型、程度、治疗情况等因素,以及原发性疾病和事故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有在确定了这些因素后,才能判断原发性疾病是否应该减轻侵权人的赔偿责任。
三、结论
综上所述,被侵权人或其近亲属患有原发性疾病或残疾,如果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有重要原因作用,可以适当减轻行为人的赔偿责任。但减轻赔偿责任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原发性疾病或残疾必须存在,并且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有重要原因作用。在具体的案例中,需要从医学角度出发,进行具体的鉴定和评估,以确定原发性疾病是否应该减轻侵权人的赔偿责任。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遇到类似的案件,建议当事人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避免因不了解法律规定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作为行为人的一方,也应该注意安全驾驶、遵守交通规则,尽量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建议和总结
作为交通事故中的被害人或者侵权人,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并且在交通安全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行驶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要超速行驶,不要疲劳驾驶,不要酒后驾驶。同时,对于交通事故的发生,应该及时报警并且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后续维权和索赔。
作为律师,我们需要熟悉法律法规,并且从医学角度出发,对于交通事故中原发性疾病的认定和判断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估。在具体的案件中,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以保证案件的公正和合法。
综上所述,上海交通事故律师认为,交通事故中患有原发性疾病是否属于可以减轻侵权人赔偿责任的法定情形,需要从医学角度出发进行具体的鉴定和评估。同时,减轻赔偿责任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原发性疾病或残疾必须存在,并且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有重要原因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避免因不了解法律规定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行为人应该注意安全驾驶,遵守交通规则,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