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018年2月18日,彭某涛分别出具借条载明:“2013年12月16日借到肇某恩人民币2450000元(贰佰肆拾伍万圆整),用于购买朝阳美立方小区的房子”“2013年12月16日借到贾某丽人民币930000元(玖拾叁万圆整),用于购买朝阳美立方小区的房子”。贾某丽、肇某恩及彭某涛均认可借条载明的时间即借条形成的时间。彭某涛称,出具借条前与史某丽说过,史某丽同意,但是当天没在家所以史某丽没有签字;史某丽不认可其知晓彭某涛向贾某丽、肇某恩出具借条,称其一直不知道此事。
肇某恩、贾某丽上诉请求:1.撤销一审判决;2.改判彭某涛、史某丽返还肇某恩、贾某丽借款本金338万元并支付相应利息(自2013年12月24日起,按照年利率6%的标准支付至上述借款实际偿还之日止);3.一、二审诉讼费由彭某涛、史某丽负担。事实和理由:1.在肇某恩、贾某丽提交的微信聊天记录中及一审的庭审中,彭某涛、史某丽均承认并愿意卖房还债。认可肇某恩、贾某丽有外债需要卖房还债的事实,该事实系认可买房资金来源自外债,已构成自认。彭某涛还出具借据,对上述借款的事实予以承认。涉案房屋为借款所购,史某丽、彭某涛对此知情,并且涉案房屋也一直由史某丽、彭某涛占有、使用、收益。因此该债务是用于家庭生活和经营所形成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基于夫妻共同债务而形成的欠款,另外一方有偿还的义务。所以,该借条对彭某涛和史某丽均有效力。该自认系对购房资金系外部借款的自认,既然购房资金来自于借款,在道义上说,史某丽、彭某涛均有还款义务。2.一审适用法律错误。排除适用婚姻法的司法解释卖房还债,系对适用婚姻法的司法解释的排除,双方认可本案纠纷的本质是借贷问题的处理,并非是对彭某涛、史某丽婚姻关系的处理。彭某涛、史某丽之间并不需要离婚,二人有义务及责任参与处理对案外人借款的偿还。本案纠纷的核心是借贷的处理,并非是婚姻关系的处理。肇某恩、贾某丽主张民间借贷在先,史某丽离婚诉讼在后,排除彭某涛蓄意转移夫妻共同财产,补签借条的可能性。且离婚是在彭某涛不知情下,史某丽直接起诉离婚的。本诉发生在离婚诉讼之后,因此并不存在史某丽所称的,彭某涛、肇某恩、贾某丽集体蓄谋离婚,意图通过转移财产达到离婚多分财产的目的。本案借贷的事实清晰,不需要推定汇款的法律属性。肇某恩、贾某丽已提供主要证据借条,本案在汇款上,事前及事后,已经有共识或自认,故此不需要在本案中去推定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7)最高法民申4942号民事裁定书中的观点,子女认为父母的汇款系赠与,应提供充分证据佐证,否则应认定为借款。
史某丽辩称,同意一审判决,不同意肇某恩、贾某丽的上诉请求和事实理由。史某丽从未对本案的民间借贷关系认可,彭某涛是肇某恩、贾某丽之子,与史某丽正处于离婚状态,其出具的借条史某丽并不知情,且该借条是恶意串通不具有真实性。在肇某恩、贾某丽提交的微信聊天记录中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史某丽所谓的卖房子还债解决的是肇某恩、贾某丽做生意的欠款,而不是买房,否则就不存在凑钱解决的说法,该微信记录是截选,上下对话不完整不能反映事情全貌,该证据不具有真实性。史某丽与肇某恩、贾某丽之间并不存在借贷关系,对外举债并不成立,所以不存在还债的说法,其一审的证据不但不能证明其主张,反而说明其伪造证据。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虽然一审中肇某恩、贾某丽提供了证据,但是其所谓的外债证据完全是伪造,本案系婚姻存续期间购房的问题,应当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一审法院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认定是赠与,系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维持一审判决。
1.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和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或受赠的财产原则上为夫妻共同所有,除非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财产只归一方。也即,在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为婚后所得共同制的前提下,夫妻一方婚后所得的财产原则上均为夫妻共同所有,除非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因此,总体上,婚姻法解释二第22条第2款是符合立法精神的。但考虑到实践中的情形非常复杂,有借款的情形,也有赠与的情形;有只赠与一方的,也有愿意赠与双方的,如果当事人愿意通过事先协议的方式明确出资性质以及房屋产权归属,则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纠纷的发生。为此,我们对婚姻法解释二第22条第2款进行了重新表述。首先规定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依照约定处理;对于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精神,直接转引至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即如果没有明确表示是赠与一方的,则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2.要明确法律关系的性质
实践中,对父母为子女购房出资的性质是借贷还是赠与,各方可能存在争议,在此情况下,应当将法律关系的性质作为争议焦点进行审理,根据查明的案件事实,准确认定双方的法律关系是借款还是赠与,不能仅依据《解释(一)》第29条当然地认为是赠与法律关系。要特别强调的是,在相关证据的认定和采信上,注意适用《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05条的规定,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进行判断,从而准确认定法律关系的性质。从中国现实国情看,子女刚参加工作缺乏经济能力,无力独自负担买房费用,而父母基于对子女的亲情,往往自愿出资为子女购置房屋。大多数父母出资的目的是要解决或改善子女的居住条件,希望让子女生活更加幸福,而不是日后要回这笔出资,因此,在父母一方主张为借款的情况下,应当由父母来承担证明责任,这也与一般人的日常生活经验感知一致。
裁判观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本解释施行后,人民法院新受理的一审婚姻家庭纠纷案件,适用本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依据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可知:本案纠纷属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应当适用婚姻法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审理;肇某恩、贾某丽向史某丽转账338万元用于购买美立方房屋的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除非父母有证据证明该出资系借贷。
一审法院认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双方对于史某丽收到贾某丽、肇某恩转账338万元无异议,但贾某丽、肇某恩主张系借款,史某丽认为系赠与,故本案的争议焦点为争议款项究竟属于借款还是赠与。对此,一审法院认为,本案系婚姻存续期间,一方父母出资购房的资金性质判定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本案中,在彭某涛与史某丽的婚姻存续期间,贾某丽、肇某恩向史某丽账户转账338万元用于购买涉案房屋,涉案房屋登记在彭某涛、史某丽名下。在贾某丽、肇某恩未能举证证明涉案两笔款项系出借给彭某涛、史某丽的情况下,依据上述司法解释应将涉案款项认定为贾某丽、肇某恩对彭某涛、史某丽的赠与。故一审法院对于贾某丽、肇某恩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综上,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判决:驳回贾某丽、肇某恩的诉讼请求。
本院二审期间,当事人围绕上诉请求依法提交了证据。本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史某丽发表质证意见,对该证据的真实性认可,但关联性、证明目的不认可,认为贾某丽、肇某恩的诊断结果全都属于老年性常见病,而并不是重特大疾病,不符合需要巨额费用的疾病,不能证明对方的证明目的。彭某涛发表质证意见,对该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证明目的均认可。
本院认为,鉴于各方当事人对上述证据的真实性均予以认可,本院对此不持异议,但上述证据与本案争议焦点并无关联,因此,本院对肇某恩、贾某丽提交的上述证据不予采信。
二审中,本院依法补充查明以下事实:2010年12月,贾某丽、肇某恩出资为彭某涛购买位于昌平望都新地小区的房屋一套,登记在彭某涛名下。2017年年底,在与史某丽沟通卖房还债事宜期间,彭某涛将昌平房屋过户到史某丽的名下。2018年1月底,该房又过户回彭某涛名下。2019年5月份史某丽提出离婚申请,彭某涛搬出该房屋,现在史某丽和孩子在该房屋内居住。目前,肇某恩、贾某丽居住于美立方小区的房屋中。本院对一审法院查明的其他事实予以确认。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焦点为案涉肇某恩、贾某丽向史某丽账户转账资金的性质应为借贷还是赠与。
索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本解释施行后,人民法院新受理的一审婚姻家庭纠纷案件,适用本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依据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可知:本案纠纷属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应当适用婚姻法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审理;肇某恩、贾某丽向史某丽转账338万元用于购买美立方房屋的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除非父母有证据证明该出资系借贷。 上海律师事务所
同居期间彩礼怎么退?上海离婚纠 | 上海律师咨询网解读同居关系解除 |
上海律师权威指南:被诈骗离婚后 | 【上海离婚律师】笑谈离婚财产分 |
上海离婚财产分割律师指导:如何 | 【上海离婚律师】笑谈婚没离,财 |